.

向民间手工者致敬,国粹传承,或许这些职业

国,乃吾华夏之邦也;粹,为文化之精髓也。国粹无疑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为闪耀的一部分,也是最能体现我们文化的独特性的一部分,面对外国人,我们一提起国粹人们总是先想到的是“四大国粹”即我国的京剧、书法、中医和中国武术。君却不知,民间的这项绝活儿,亦是国粹。”没有那金刚钻,就别揽这瓷器活儿“,大家还记得家中老辈儿经常说的这句话,用来教育我们,没有那本事就不要去做完不成的事,让有本事的人来做。可大家知道这句老话的由来吗?这句话源于一门手艺,没错,这个行当就是——锔匠。中国作为瓷器的发源地,自然家家户户都用着瓷器,无论是实用器还是观赏器,因此,修补瓷器这个行当就顺理成章地产生了。瓷器不小心摔碎了,但只要是一片片的,没有碎成末儿、没有大面积的缺损,那么锔匠就能用他那神奇的双手和锔钉等工具,将它修复。尤其是过去的百姓人家,即使是个碗不小心打碎了,也舍不得丢掉,而是找个锔匠,把碎片锔起来接着用。锔,就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亦称锔子)其大小如订书针般,多为铜制,作用是将有裂缝的瓷器过着是碎片连接固定起来。说起锔活,是过去必不可少的一个行业。一个扁担,锔匠走街串巷这在当时最为常见,这一幕,最早的记录甚至可以在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见到。锔活的大概步骤是,锔匠首先将打破的瓷片拼接起来,然后用线牢牢地固定住,或者用鱼膘、驴膘等动物制成的胶黏接起来,此时有经验的老锔匠心中早已想好,该用几个锔子了,然后用金刚钻在瓷器的外壁接缝的两侧处分别钻对应的小孔,接着取锔钉将其用特制的小锤细心地钉入小孔内,期间丝毫没有半点马虎。最后在打了锔子的地方涂上一种特殊的白色膏状物,一说是鸡蛋清和瓷粉调成的,再抹去多余的膏,最后用布仔细擦拭,瓷器就修好了。整套手艺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整个做活儿的过程极具观赏性。锔活最神奇的地方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瓷片拼凑起来,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锔过得瓷器竟然滴水不漏,当然其他器皿如紫砂壶、紫砂杯等也可以同样修复,所以打过锔钉的碗完全可以放心使用,这更加凸显了锔匠内心的细致与踏实!。但正是因为瓷器的硬度很大,所以钻孔的时候一定要用金刚石做钻头的金刚钻,这就是咱们上文提到的“没有那金刚钻,就别揽这瓷器活儿”的说法的来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难免形成了一味讲求高效,追求新颖创意的风气,大多数人们也不去选择枯燥的锔匠作为自己的职业。如今瓷碗坏了,已经不再想到去锔上继续用,而是买新的来代替,除非是特别珍贵的古瓷、紫砂壶等,人们才想起还有这一行当,匠人精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渐渐褪色,可笔者认为如今的年轻一代,更应重拾匠人精神,磨砺自己的心性,只有趁年轻时流汗学会的东西,才可以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任何的国粹文化,无疑基本功是必须的,就无法发挥自身最大限度的技艺。最重要的就是,在年轻时代平时反复地练习基本功,才会由内而外的散发出踏实、坚韧的超级气场!锔匠、修笔匠、磨刀人……这一个个即将消失的老手艺,留给我们的文化与工匠精神,却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正如日本美学家柳宗悦所说:「对传统的顺从使工匠们能够很好地完成工作。」。所谓的执着,就是对事情的“不放弃”;所谓的不放弃,更是一种深度!为了自己,为了社会而工作的匠人们,他们的生命将熠熠生辉!向依然坚持的匠人们致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