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约云端共学共思

相约云端共学共思

疫情的突然来袭,再次按下了校园生活的暂停键。疫情阻挡了上学的脚步,但阻挡不了教学的脚步。为进一步发挥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林桦名师工作室开启线上研修模式。本次研修活动主要以“年全国初中化学说课视频”为学习内容,工作室各位老师相聚云端,共学共思,成效显著。

观课感悟

烟台市祥和中学宋佳

观摩了21年全国初中化学说播课视频,其中水的净化这节课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这节课是我们鲁教版初三化学中比较重要的一节实验课,跟生活的联系也非常紧密,一些实验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是慢慢从这里开始建立和完善起来的。我学习了天津老师讲授的水的净化,感受最深的就是每一环节都播放学生录制的生活中的过滤、吸附等小视频,从生活走入化学,课外实践是自制简易的净水器,又从化学走进生活,整节课跟生活的联系非常的紧密,学生易学乐学。另一位是河北的老师,她则用学生远足时水喝光了的情景引入了课题,从问题出发,整节课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驱动进行:怎样除去悬浮杂质?怎样除去固体杂质?怎样除溶于水的杂质?怎样杀菌消毒?如何设计净水流程?一步步的展开学习。整节课有明确的情景线、问题线、活动线、知识线、素养线,主题明确,放手给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还加入了创新实验的环节,突出了实验的重要性,体现了化学学科的价值,培养了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通过这两节说播课,我发现了自己在讲授这节课的不足,就是没有发动学生提前观察生活中的过滤和吸附等场景,而只是上课举例缺乏了学生真实的感悟,所以导致有些学生对于一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处于不怎么理解,不会灵活应用的问题。通过学习促进了我的教学反思和进步,学习别人,认识自身的不足,实实在在的改进我的教学,收获很多。

山东省烟台第十中学王辉

我们共同学习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

一、创新实验引发学生思维火花

在《金刚石、石墨、C60》一课中,老师让学生自主来设计实验,在教学中运用了数字化手持技术,利用传感器准确、方便的采集数据,使实验结果更精细更直观,解决了很多传统实验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创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恰当的引入实验,实验目标不仅仅是停留在做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更是以一个探究的模式让学生从思维上逆转,学会自主的发现问题,设计实验的探究能力。学生能以一个发现和自主的学习方式运用到平常学习生活中去。这就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一种新姿态来进行教学,长期的以学生当做发现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二、情境创设促进学生责任担当

在《空气的成分》一课中以化学史为背景的教学情境创设揭示了知识产生的背景和条件,有助于了解知识生成过程的来龙去脉,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学习空气的组成,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利用化学史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沿着科学家探索的足迹了解物质世界。感受敢于探索,坚持真理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激发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为人类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社会责任。

化学史是一部人类认识自然、发现自然、揭秘自然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史。化学史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化学史背景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沿着前人探索的足迹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揭秘自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敢于质疑和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还能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人文情怀。

基于VC泡腾片探究的酸碱盐复习的观课感悟

本节说课是由大庆十一中学徐艺花老师带来的,通过认真观课,我了解了徐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

本节课是面向初四学生的一节酸碱盐专题复习课,这一阶段的学生虽然学过酸碱盐的知识,但是在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上依然能力略显不足。本节课以探究和制作VC泡腾片为任务,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隐藏在问题中,通过合理设计,引导学生用所学酸碱盐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驱动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都能得到提升。

这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都得到了积极训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非常多样化的,如查阅资料,小组交流和讨论,实验探究等。特别是学生自己制作的泡腾片在水中泛起大量气泡的时候,隔着屏幕目都能感受到学生兴奋的心情,真正让学生感受化学学科价值和魅力。

一节优秀的课,一定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主体地位的发挥又需要老师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创设,贴近学生能力的问题设置,都需要老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设计能力,而且要对学生可能的反应有充分的预设,特别是课堂生成问题,能及时进行适宜的引导和评价,无不需要老师的智慧。老师的智慧源于学习,源于思考。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学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思考如何将知识和素养进行无痕融合,以达到化学学科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由表及里见微知著取得真经

有幸听取了安徽杨慧老师执教的化学说播课《蜡烛虽小,见微知著》,收获很多,受益匪浅。蜡烛燃烧实验,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是一个生活中很常见的燃烧反应,没有什么新奇点和探究点,我在平时教学中,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操作展开探究实验。没有什么创新和改进。但杨老师设计的这节课,却让我耳目一新,带给我的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一种心灵的畅游。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对应的素养评价目标有四个:

1.通过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及揭示蜡烛元素组成,诊断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

2.通过探究白烟的成分以及黑色物质的成分,诊断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及实验分析的能力;

3.通过探究高低蜡烛燃烧实验,诊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通过讨论,总结高低蜡烛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诊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他们对蜡烛燃烧现象及燃烧产物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蜡烛元素组成及熄灭后生成的白烟、燃烧产生的黑色物质,学生在平时不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