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星夜入局,有人半途折返,可谓A股IPO市场的真实写照。东方财富Choic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6月14日,沪深北交易所共有家公司的上市进程搁浅,其中9家公司上会被否,93家公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包括终止注册)。
梳理来看,IPO撤否企业未能“闯关”成功的原因包括板块定位不符、业绩增长可持续性存疑、过于依赖单一客户、信息披露不充分等。
业内人士认为,全面注册制提升了市场包容性和审核效率,但不意味着放松要求,而是更加重视企业的经营质量和信息披露。对于拟上市企业而言,不仅要严格按照证券法要求合规经营,还要扎实做好申报工作,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试图带病闯关。
三大行业公司频现撤单
上海证券报记者留意到,上述主动“撤单”的公司中,主要分布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公司数量最多,达22家。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因为上述三个行业竞争激烈,部分企业可能无法在市场上获得足够的份额或利润,从而难以满足IPO要求;另一方面,这些行业的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企业需要持续投入研发,才能跟上市场发展趋势。一些企业可能是技术更新迭代不及时,导致产品落后,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存疑。
年底,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年修订)》,在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研发投入金额、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等方面,设置了符合准确把握创业板定位实际需要的具体衡量指标。同期,中国证监会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完善了“硬科技”的界定标准。
相关硬性量化指标的提出让部分企业知难而退。以今年3月主动终止创业板IPO的竞远安全为例,虽然公司最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30.86%,但是公司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未达到万元的门槛。
还有部分企业在上会前夕“临阵弃考”。比如,硅动力原计划于6月5日上会,但因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6月2日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硅动力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撤单主要与半导体市场行情有关,行业需求波动影响公司短期业绩,后期公司会重新择机申报。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企业主动撤单IPO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部分企业认为自身价值高于市场估值,故而主动延缓上市静待时机;二是经济形势变化,部分企业财务指标波动较大,暂时达不到上市标准,被动延后上市;三是监管审核严格,部分企业申报材料存在严重问题。
近六成公司被问询后“弃考”
企业质量是叩开资本市场大门的关键,问出一家公司的真实情况是全面注册制下IPO审核的关键。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主动撤单的公司中,近六成是在交易所一轮、二轮问询后离场。
“全面注册制实施后,监管政策出现了新变化,一些上市标准修订后,企业不符合相关要求。同时,监管强调‘申报就担责’,对企业而言,撤单是相对明智的选择。”五矿证券投行相关人士说。
创业板“考生”原轼新材在两轮审核问询后打起了“退堂鼓”,公司的IPO审核状态已于6月13日变更为“终止”。招股申报材料显示,原轼新材主要从事电镀金刚石线研发、生产及销售。近三年,公司来自第一大客户TCL中环的销售收入占营收比重超过98%。
在两轮审核问询中,原轼新材的独立性和持续经营能力均被重点问及。深交所要求原轼新材说明公司与TCL中环未来合作的可持续性,以及对TCL中环的重大依赖是否导致公司未来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等。
创新药企业华昊中天因为仅有优替德隆注射液一款上市产品,未来市场空间在冲刺科创板IPO的路上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