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向25原子分子离子参考答案

白癜风资讯网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146696.html

考向25原子、分子、离子

例1.

B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氦3的质子数为2,故核外电子数为2,故选:B。

例2.

C

A、压缩容器会使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变小,分子本身不变,错误;B、二氧化碳分子是永远在不断运动的,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正确;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分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错误。故选C。

例3.

A

A、a粒子带正电,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说明遇到了带正电的微粒才改变了方向,因此金原子核带正电,A正确;B、由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绝大多数a粒子未发生偏转,可得金原子并非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B错误;C、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根本不能说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C错误;D、有极少数的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东西,即原子核质量很大,D错误。故选A。

例4.

C

A、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错误;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氢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故错误;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正确;D、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错误。故选C。

例5.

A

A、氯化钠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项正确;B、C60由碳60分子直接构成,故选项错误;C、氖是稀有气体,由氖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错误;D、H2O2由过氧化氢分子直接构成,故选项错误。故选A。

例6.

8二Na2S四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2+6=8;(2)微粒A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3)D、质子数=原子序数,11号元素是钠元素,该微粒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钠离子,E、质子数=原子序数,16号元素是硫元素,该微粒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是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硫离子,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4)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C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A、B、C、D、E五种粒子对应的元素有4种。

1.

B

A、B质子数为11,属于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B、A为稀有气体氦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性质稳定,C最外层2个电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A与C元素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错误。C、C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C正确。D、B、C、D元素原子都是核外三个电子层,位于同一周期,D正确。故选B。

2.

A

打开香水瓶盖闻到浓郁的香水气味,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香水气味的分子运动到我们的鼻腔被我们感受到,所以有香水味,故选:A。

3.

D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选D。

4.

D

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氮原子和磷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因为质子数不同,正确;B、端午时节,粽叶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运动到人周围被人闻到,正确;C、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H+,正确;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错误。故选D。

5.

D

A、降温的过程中,氧气分子的体积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B、降温的过程中,氧气分子的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降温的过程中,氧气的分子数目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降低温度,分子间间隔变小,故D符合题意;故选D。

6.

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能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大小无关,故选项A错误;B、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B正确;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C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构成无关,故选项D错误;故选:B

1.

C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被人闻到;故选C。

2.

A

A、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正确;B、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错误;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错误;D、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错误;故选A。

3.

C

A、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D、空气是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

4.

C

花香怡人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使人们闻到花香,故体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C。

5.

A

打开香水瓶盖闻到浓郁的香水气味,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香水气味的分子运动到我们的鼻腔被我们感受到,所以有香水味,故选:A。

6.

D

A、氢氧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D、水由水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

7.

Mg2+A、CMgO

(1)B粒子中质子数为12,是12号元素镁元素,核外电子有10个小于质子数,故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Mg2+。(2)元素化学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AC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4,其化学性质相似。(3)B和D元素分别为12号、8号元素,分别为镁元素、氧元素,两者化合价分别为+2、-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故两者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 

1.

C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正确;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含量不同,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正确;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错误;D、明矾可以净水是因为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正确。故选C。

2.

C

A、物质由元素组成,故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故应说1个H2、H2O、H2O2分子中均含有2个氢原子,错误;C、均含有氢元素,正确;D、H三者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不含氢离子,错误。故选C。

3.

D

A、荷花送香气,能闻到荷花香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选项说法不正确;B、荷花送香气,能闻到荷花香与分子具有一定质量无关,选项说法不正确;C、荷花送香气,能闻到荷花香与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无关,选项说法不正确;D、荷花送香气,是因为荷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所以人们能闻到荷花香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4.

A

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符合题意;B、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A。

5.

D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的大小不变,与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可以再分无关。故选D。

6.

C

A、十里桂花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符合题意;D、1克水中约含1.67×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符合题意。故选C。

7.

C

A、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此选项表述正确;B、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当最外层是8电子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此选项表述正确;C、原子不带电,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带负电,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阳离子带正电,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①②④属于原子,③属于阳离子,⑤属于阴离子,此选项表述不正确;D、①对应的元素是F,④对应的元素是Na,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此选项表述正确。故选C。

8.

A

A、干冰升华吸热变成气体,二氧化碳分子本身的质量没有改变,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变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改变,不符合题意;C、水蒸气冷凝,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D、温度降低,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变小,不符合题意。故选A。

9.

A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是一个物理变化,蔗糖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本身没有改变,错误;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人周围被闻到花香,正确;C、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正确;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正确。故选A。

10.

A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冰和水都是水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说法错误;B、冰和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说法正确;C、雪融化成水是因为分之间的间隔变小的缘故,雪和水的分子间隔不同,说法正确;D、雪融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故选A。

1.

D

A、水沸腾时会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错误。B、篮球久置会变瘪,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篮球内的气体分子数减少引起的,错误。C、0℃时水分子依然在运动,错误。D、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可以被压缩。所以40L的钢瓶可充入L氧气。正确。故选D。

2.

C

A、6.02×个氨气分子质量为17g,因此氨分子质量很小,正确;B、闻到氨水的气味是因为氨气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正确;C、温度升高,氨分子间隔变大,错误;D、压强变大,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正确;故选C。

3.

B

A、将酚酞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溶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说明氢氧化钾显碱性,不符合题意;B、实验中,酚酞发生颜色变化,是因为与氢氧化钾发生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分子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C、红色逐渐扩散,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D、实验中,酚酞发生颜色变化,是因为与氢氧化钾发生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4.

C

A、氚原子和氢原子质子数都为1,属于同种元素,A错误。B、氢原子没有中子,氚原子中子数为2,B错误。C、氚原子和氢原子质子数都为1,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也为1,C正确。D、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1,氚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相对原子质量1+2=3,不相同,D错误。故选C。

5.

8二Na2S四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2+6=8;(2)微粒A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3)D、质子数=原子序数,11号元素是钠元素,该微粒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钠离子,E、质子数=原子序数,16号元素是硫元素,该微粒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是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硫离子,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4)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C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A、B、C、D、E五种粒子对应的元素有4种。

6.

同种1易燃性(可燃性)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等(任写一种)

(1)①氘和氚质子数均为1,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上表中x=1。

②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推测氘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易燃性(可燃性)。(2)“人造太阳”将为人类提供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除核能外清洁能源还有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等(任写一种)。

7.

A

A、液化石油气压缩到钢瓶中一一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是分子变小,微观解释错误;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一一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中,微观解释正确;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一一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微观解释正确;D、水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一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微观解释正确。故选A。

8.

D

A、墙里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B、干冰升华,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C、1滴水中大约有1.67×个水分子,说明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D、蔗糖放入水中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

9.

A

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的图像,苯分子肉眼不可见,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发现,说明它的体积很小,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能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的图像,说明它真实存在,不能说明它在不断运动。故选A。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8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