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十一的惊天骗局,造就千亿产业

兰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31118/4292716.html

原创首发:互联网最前沿

作者:薛李丨阿惟

01

亿!今年双十一,网友们攥着手里的钞票来了场世纪狂欢。

0.5亿、9.36亿、33.6亿、亿、.19亿……亿、亿。每一年的新数据都震惊全球:知道中国人有钱,不知道居然这么有钱……

尤其伴随着年轻人消费观念升级,一方面年轻人麻痹在超前消费的欲望无法自拔,另一方面众多机构加入消费金融阵营,加深了这一批超前消费者的需求。

试想借钱的渠道多了,花钱的欲望大了,你自然也就越来越会花钱了。一到“双十一”便花钱如流水,动辄花费过万,还将此举美名曰“越爱花钱的人越有钱,越节省的人越穷”。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18岁到35岁的年轻一代,对信贷消费有着前所未有的热情。宏利金融的数据显示,中国年轻一代身背的债务,竟达到了他们月收入的18.5倍,在亚洲同龄人里也排在最高一档。

中国前几代人节俭的消费观,让中国成为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而新成长起来的一群年轻人,却让我们成为世界上负债最高的国度。

02

年前,11月11日不过只是个小众的光棍节,最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双十一源自年南京大学四个大四男生的“卧谈会”,后来,他们无私地将这种心情传达给全校单身同胞,从而带出校园,普及全国。

直到淘宝从中敏锐地嗅到了商机,首次举行“双11”购物活动,虽然仅有少量商家参与,却在当天创造了万的销售额。这一数字使阿里高层看到了“网购狂欢节”成功的可能。

年开始,“双11”成为淘宝第四季度运营的重点活动,伴随着当年国内网购市场与电商行业强劲的发展态势,“双11”当日销售额同比增长%,达到9.36亿元。

从此,“双11”从“光棍节”摇身一变成为了“剁手节”,从一个电商折扣日演化成类似美国“超级碗”的巨大IP,开始了电商史上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营销大案。

瞅着淘宝双十一产生的巨大红利,其他友商也坐不住了。除了加入双十一分蛋糕,还纷纷开始疯狂打造一个又一个的购物节。

双十二、年货节、蝴蝶节、撒娇节、闺蜜节、女人节、男人节、狂欢节、红色星期五、吃货节、母婴节、店庆节、家电节、自拍节、内衣节……大大小小一年下来没有一个月不过节,要过的节比要过的星期天还要翻几倍。

03

不管什么节日,其实大家都是奔着优惠想去买点东西,但今年遇到的却是尾款减免,口令红包,VIP优惠规则,定金膨胀、火炬红包、群战队红包、双十一津贴等各种名目的优惠项目。

感谢天猫,知道我没钱没智商,看不懂规则,这次真的给我省钱了!

有网友反映,相比以前到了“双11”零点迅速下单、直接支付的情况,今年“规则明显复杂得多”——如预售、定金膨胀金、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券等……似乎不做足功课,想“剁手”都不容易。

另外,商家预售限制也明显增多。如预售商品须单独购买,若参与不同活动的预售商品,想得到优惠就要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来“凑单”,实际并未省钱。

优惠券“暗藏陷阱”,商家未写明优惠券具体使用规则,忽悠顾客;所谓“优惠”的具体操作不透明,消费者买到的产品优惠力度若不如预期,就只能放弃购买,定金打水漂。

据媒体调查,近74%的受访者认为双十一优惠活动过于复杂,浪费时间精力。

网红papi酱在本月也专门录了一期视频吐槽,今年“双11”规则是如何让我们把学会的数学还给体育老师的。

规则复杂,玩法难懂,也许这正是卖家对付“淘宝收紧保证金与售假处罚规则”的对策。

其实早在双十一来临的前一个月,很多商家就已经悄悄把价格涨上去了,等你憋到双十一那天,在前期高额价格的对比之下,你还会觉得双十一的商品就跟不要钱一样,毫无限制释放自己的欲望,买买买!

策划者抓住这一点不断撩拨公众的神经,在双十一到来之前就开始通过饥饿营销营造货少人多、同质低价、优惠多多的狂欢氛围,激发消费者的焦虑、扩大鼓吹消费者的消费欲。

这个预热期到了今年达到了丧心病狂的一个月。

购物页面上,还有很多:“手慢无”、“清仓”、“甩货”的字眼,商家们通过抢购和限时优惠营造的“稀缺感”,让我们生怕损失了一大笔钱,而这种害怕失去的心理,恰恰激励我们想尽办法迅速下单。

很多人为了使用优惠券,逼着自己凑单买了很多本来不想买的东西,到最后钱也花了,商家卖不出去的库存也消了。

为什么现在电商都说“满减”而不是“购物打8折”?满额返券既能让你为凑单多买东西,又能给你占便宜的心理安慰,下意识的就为自己的过度消费找到了借口。

为什么很多产品标价X99而不是整数?比如一款的手机,买家潜意识里会把商品分类到“多块钱的东西”,而不是一千块的东西。

04

其实诸如此类的营销案例还有很多,发生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钻石营销,持续到今天对我们的影响都是深刻的。

事实上,钻石的组成元素其实只有碳,这和人造金刚石差一无二,产出也并不稀有。

直到如今,钻石的开采量已达5亿克拉,可还是供不应求。钻石几乎是求婚必备的产品,甚至女人可以不爱男人,但是不会不爱钻石首饰。

这一切源于一个叫罗兹的英国商人,他正是意识到了女人这种心理,于是将钻石和永恒的爱情结合在一起,并打出传诵到至今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这样一来稀缺性就产生了,对爱情痴迷的信徒什么事情都做得出,金钱自然是不能与爱情对等的。爱情无价,只有更贵的钻石来与之匹配,即使分手了想出手钻石,二手钻石则无人收购,因为那不是自己的爱情。

他甚至了解到女人更喜欢别人送来的惊喜,这样就不会有自己购买后的罪恶感。于是他把钻石和求婚捆绑销售。

他还强调一颗钻石的价值取决于做工,这使得小钻石也能卖出大价钱,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这一系列的营销方案将钻石抬到了刚需的地步。给消费者堵死了任何不买的理由。

消费者即使知道钻石的元素是碳,根本不值钱,可人们还是会为钻石疯狂,这一切都是人们的虚荣心在作祟,价格上涨并不代表钻石面临枯竭,而是人为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

05

而今天的购物节亦是如此,购物节就要购物的逻辑看似合理,这样的噱头成功的将消费者带入了一个“应该“消费的环境,人们都是跟风的,自然难逃商家手段。

花钱的时候确实很爽,但只有傻子才会相信,越花钱的人会越有钱,因为花钱和挣钱永远不会等同。浪费就是浪费。相信“越爱花钱的人越有钱”的人,不是自欺欺人,就是蠢。

作为消费者,谨慎购物才能避免陷入集体无意识的狂欢行为中,成为骗局之下的傀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