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看种水#翡翠玉石的奥秘就在于此,即使是同一块石头,不同部位的晶体排列展布也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揉面团一样,有的地方夹生,有的地方比较均匀,这与玉石成矿时所受的剪切力、挤压等各种地质力有关,而且随机性很强,神奇的自然力的结果,鬼斧神工地创造了翡翠。它也是中国人研究翡翠成矿最彻底、文章最多、观点最多、市场最复杂的根本原因。再加上深厚的中国玉器文化,是外国人所不能涉足的。
硬玉粒在力的作用下会变得圆滑,能拉长成纤维丝,能以不同大小的玉粒互相结合,能纤维和玉粒相结合,能变化多端,与单纯用微晶玉粒堆砌的玛瑙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玉石的起荧现象是微粒晶体排列异常整齐,导致光进入后整体折射率明显,有可能是晶体排列不够整齐,导致光进入后去形成微粒散射,从而不能成为明亮、具有“刚性”的强光。
突显了玻璃种起胶的珍贵性,即晶体的排列无序对透明度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在无序状态下如仍能达到玻璃种,那么想象一下,这样的种质需要精细透明到什么程度?这种晶粒之间的相互嵌紧程度是多少?这是一种极高的状态,无序胜于有序。
有可能存在局部起胶的情况,因为它们都是“种老晶体微粒很小”,只是在晶体排列上略有差异,而由于自然形成时的地质条件或气候条件不同,晶体在形成时的排列方式也会有所差异,甚至同一矿床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有了)。
“起莹”、“起胶”是一个有真实基础和生命力的概念,它基于一个认识:钻石只从外表上如何区别于其他无色透明宝石?每个人都去戴玻璃杯吧,因为火彩。金刚石的火彩对于他的商业价值来说是根本的,并非空穴来风。
就像用胶条一样,这种“胶条”也不一定是指像胶水一样的凝固,也可以比喻成是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塑胶棒,或者是新一代干净的玻璃胶,看起来是半透明的白色(首先用白色,比较容易说明问题),有柔软的皮肤触感(以视觉效果为例,不专门指手感),比较好和纯净的在光下会有微泛蓝色(紫色光)的荧光效果,玉器经过抛光后,整体上能出现类似的效果,种质特别细腻的才有可能出现。另外,对于玛瑙的事物,我们可以这样想(与实际的矿化情况不同),二氧化硅的颗粒溶解在水里,当水分蒸发时,颗粒聚集在一起,早期形成蛋白石,即市场上所说的欧泊,进一步蒸发,形成有层状结构的玛瑙(类似于珍珠的层状生长),进一步生长成水晶,这一现象在某些水晶晶洞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外围是玛瑙,内部是水晶晶簇,称为聚宝盆。
晶粒很小即种很老时,如晶粒排列较有序,这时就会起光;晶粒很小即种很老时,如晶粒排列较无序此时就会起胶,玛瑙就是这种起胶的典型代表---具有微晶无序的特征。
翡翠并非每块起胶、起莹都能出现,这与翡翠在生长过程中的受力有关。就连玻璃种的翡翠,高冰层的翡翠也照样不能起胶起莹,可视为翡翠中比较罕见的现象,因此肯定比没有这种现象的价格要高,不可庸置疑。
种无色玻璃种的“胶”,绝非一般的胶的概念,他将翡翠走向透明极至形成的强玻璃光泽拉回了温润玉感的范畴,具有了大隐隐于市的味道,既保留了强透明在玉类中的特点和优势,又以最好的方式解消了强光泽水晶宝石的“过度竞争”之嫌,意义只有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