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金珠宝行业研究千秋之业,品牌渠道为王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海证券,芦冠宇)

1、逐本溯源:需求品类多样化、格局头部化

炫耀需求与情感价值符号加持下,黄金珠宝市场经久不衰,稳定存在。黄金珠宝首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诞生,其存在数千年的历史,功能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由宗教祭祀、到彰显身份地位、到象征爱情、再到单纯对于“美”的日常追求。纵观历史,对于珠宝首饰的需求兴于稀缺性,形成特性的价值符号后开始稳定存在。

1)起源于稀缺性,需求出现:无论是作为几位重要的祭祀物品,还是阶级分化后贵族通过“炫耀性消费”彰显自身地位的优越心理,将自身与其他阶级区别开,本质上均是通过珠宝首饰的“稀缺性”。

2)升级为特定的价值符号,大众需求爆发,需求具有极强的稳定性:高价首饰通过绑定爱情与婚庆切入大众市场,全球各地经过多年的营销宣传与文化沉淀,将钻石、黄金、珍珠等与爱情深度绑定,成为被大众均认可的、通用的“有效符号”,弥补了爱情虚无缥缈的属性,在某种意义上送钻石、婚庆三金成为一种低成本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同时婚庆消费需求存在极低频、普遍性、刚需等特征,成为高价首饰消费推广的绝佳载体,大众消费需求迅速壮大。由于这一符号认同的建立经历了长期的沉淀,建立另一符号的切换成本很高,而对于情感表达的需会长期存在,这一市场也会长期存在。

3)彰显身份功能在大众市场中逐步出现。随着中产阶级群体壮大、大众群体购买力的逐步提升,在贵族以首饰彰显身份地位这一观念下,具备一定消费力的群体开始进行“炫耀性消费”以满足彰显个人地位的需求,黄金珠宝首饰由此在大众市场打开另一增量且稳定的市场。

2、需求场景拓展焕发行业新机

2.1、行业步入成熟,人均潜在提升空间较大

行业复盘:从全面管制走向开放,黄金主导中国珠宝行业发展节奏。我国珠宝行业以黄金消费为主体,根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年黄金首饰贡献我国珠宝玉石首饰过半消费,占比常年稳定于55%以上,相较之下,钻石/玉石/其他品类分别年平均占比约13.0/13.3/12.5%,远低于金饰占比。珠宝与黄金消费发展历程基本一致: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黄金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全面管制:-年,民间金银买卖被冻结,国内的金银买卖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2)统购统配:-年,国家对金银实行统一管理、统购统配的政策,银行根据配额指标进行黄金首饰的销售,公众重新拥有购买黄金饰品的权利。年代,大量内地珠宝品牌诞生,同时港资与国外品牌陆续进入内地市场。3)全面开放:年10月,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开业,实现了黄金生产、消费、流通各环节的市场化,标志着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

粗放型增长已过,行业步入成熟期。黄金商品市场全面开放至今,我国珠宝行业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1)从无到有,红利期飞速增长:-年,从供给端看,终端零售呈爆发式增长,内地、港资、国外珠宝品牌纷纷进行渠道署,各品牌通过加速线下拓店抢占市场份额。从需求端看,得益于黄金市场开放与对外,消费限制解除后需求迎来十年高增,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速常年高达两位数。

2)行业进入成熟期,渠道优势凸显,品牌格局形成:年抢金潮后,行业步入成熟期,增长中枢下移,-年CAGR降至4.51%。得益于前期渠道扩张带来的先发优势,部分品牌逐渐崭露头角。内地品牌以老凤祥、老庙黄金、周大生为首;港资品牌以周大福、为首;国外品牌以卡地亚、蒂芙尼为首。区别于前一阶段的粗放式增长,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增强,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