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红尘说禅》系列第64篇
佛门十宗我们之前都介绍过了,尤其是禅宗密宗净土宗这三宗,今天开始正式讲经——当然了,红尘君自己理解的也不够深,一方面是看其他高僧大德的讲解(比如道源法师,净空法师,贤宗法师,南怀瑾等),然后另一方面再加上自己这些年的感悟来分享给大家,如果大家觉得有用那再好不过,觉得不对就请指出,彼此互相进步。
这第一部要讲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刚经》,它的名气为啥这么大呢?我觉得原因有四个,第一,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那个版本太漂亮了,“信达雅”兼顾,已经像是一本优雅的散文或者好听的故事了。
第二,禅宗的大力推崇,尤其是六祖慧能只是听人家念了一段金刚经就开悟的奇迹,一直吸引着大家。
第三,这本经的字数不多不少,五千余字,和《道德经》相当,太短了解释不清内容,而太长了又让人望而却步。
第四,这部经的名字也很殊胜,“金刚”让人一听就会想到威武勇猛的“四大金刚”,自然就被吸引过来了。
而今天我们先来破个题,讲讲这部经的名字是何含义,《金刚经》的全称其实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咱们就一个词一个词来说明。
02金刚
首先是金刚,这个金刚其实指的并不是四大金刚(也称为四大天王,传说居住在须弥山腹,为佛教护法),而是佛教的一种“金刚玉”,也叫“金刚宝”。
这个金刚玉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金刚石”也就是钻石,虽然那东西也很宝贵,许多小姐姐都看做是爱情的象征——钻石恒久远,一颗就破产,而佛家的金刚玉比那更殊胜的多,它有三重意义。
第一,其体最坚;第二,其用最利;第三,其用最明。
这什么意思呢?其体最坚,指的是金刚宝的本体坚固无比,任何东西都不能破坏它,象征着我们修行的愿力,就像是地藏王菩萨那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坚毅和宏大。
其用最利,指的是它异常锋利,能够破除一切障碍,就像是释迦摩尼佛的“大雄”之心,可以降服一切阻力。
其相最明,指的是它可以外放光明,照亮一切黑暗和阴霾,就像是太阳光一样无处不在,传说古代有人曾经见过金刚玉,手指甲大小的一块就可以照亮周围几百米的地方,比所谓的夜明珠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以上就是金刚玉的三个殊胜,分别代表了“体用相”三方面,那么它形容的是什么呢?
我们往下继续读就知道了——正是般若。
03般若
这两个字大家应该经常见,但很可能却往往读错,它的发音不是“bānruò”,而是“bōrě”。
可能有朋友说了,这又是为什么呢?这难道不是中文吗,为啥读音如此奇怪?
这大家还说对了,这两个字还确实不是纯粹中文,而是从梵文(Prajna)中直接“音译”过来的,其实翻译有两种方式,比如“佛陀”就是“Buddha”的意译,同时也有觉者,世尊,佛陀等多种译法,而还有一种就是完全依照梵文的发音直接搬过来的,比如六字大明咒或者文殊心咒等咒法,是根本无法意译的。
而鸠摩罗什法师所处的时代是我们中国历史的“姚秦”时代,还在隋唐之前,那时候的“般若”两个字的读音就是(bōrě),只不过后面又流传了一千多年之后,朝代多次更替,语言也一直在变化,到现在般若两个字就变成了(bānruò),所以读音和文字就有所差别了。
那么般若是音译,它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其实很难概括,如今主流的翻译都把它解释为“智慧”。
其实这个并不十分准确,我们平时所说的智慧往往指的是聪明伶俐,学识渊博,但其实这个和佛家的“般若”并不对等,而且往往比较聪明的人学佛反而吃力,因为他的“我执”和“我慢”之心都比较重,用佛法说就是“见知障”比较大,这样的人一般觉得自己最聪明,很难去相信别人,也很难产生正信,反倒是一些比较简单纯朴的人容易修行。
因此在佛家一般把般若翻译为“妙智妙慧”,前面加了一个“妙”字,就远比世间的那种聪明要殊胜许多了,如果再细分的话又可以分为实相般若,观照般若和文字般若三种,其中《金刚经》的经文就代表了文字般若,通过读写研究这本经文就可以得到另外两种般若——也就是“即文字而离文字”的意思。
那么我们有了“金刚般若”的目的又是为啥呢?就是为了“波罗蜜”。
04波罗蜜
这个波罗蜜很容易让大家联想到一种类似菠萝的水果,但其实这两者一毫克关系都没有,这“波罗蜜”和“般若”一样,同样是梵文的直接音译。
这三个字其实又可以分为两部分,“波罗”指的是涅槃彼岸,理解为西方净土或者极乐世界也可以,就是我们修行者最终要到达的地方,而我们所在的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就是“此岸”,两岸之间还隔着一条茫茫的大河,或者叫苦海,而“蜜”是个动词,可以理解为去或者到,连在一起就是“到达彼岸”。
其实这彼岸只是佛陀举的一个例子而已,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方便理解佛法,实际上从没有什么此岸,更没有什么彼岸,两者之间也没有什么江河大海——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但是这句偈的境界是很高深的,像是六祖那样已经积累了千百世善缘和最上等慧根的人毕竟是亿万中无一,大部分人都要慢慢的修行,一点点的磨去自己的六尘五毒七苦和无明烦恼才行,因此用“渡河”这个来形容还是非常恰当的。
那么我们怎么跨过这片苦海到达彼岸呢?当然要坐船了,而且苦海风大浪大,又有火劫风劫,一般的船又怎么承受得住呢?
这时候头脑灵活慧根深的师兄们一定已经想到了,自然是要用“坚固无比”的金刚玉来打造船只才行了,同时它又“极为锋利”,可以乘风破浪冲开一切障碍,再加上“妙智妙慧”的般若帮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指明方向,这才能够到达彼岸,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5红尘说
以上就是关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个名字的解释,连在一起理解就是我们要用“金刚玉”来打造一艘船,再用“般若”智慧来指明方向,然后顺利的到达涅槃彼岸——说的更直白些就是成佛,这就是这部经文的作用,佛陀等于一上来就明示给了大家。
至于如何打造这艘船只呢?那就是经文中的具体内容了,咱们下次再来分享。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参考文献: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
中国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