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6单元金刚石石墨和C60第

初中化学6单元《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五字”教学设计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理解碳的还原性,了解还原反应,并能够区别前面已经学习过的氧化反应;

3.会正确进行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会正确描述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

4.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物质;

5.以碳单质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观念:(1)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性质;(2)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

碳单质化学性质(碳与氧气、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疑议析结评五字教学法

活性炭、木炭、玻璃棒、烧杯、红墨水、电路板、铅笔芯等

设置疑问,创设情境1

1.展示氧化铜粉末,让学生观察;2.氧化铜粉末中含有铜元素,但这个铜元素不是以铜单质存在的,它是与氧化合在一起的——氧化铜,我们能不能从氧化铜中将铜元素还原出来形成铜单质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请制定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方案

(1)需要哪些仪器与药品?(2)实验操作有哪些步骤?(3)实验操作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4)如何证明木炭把铜还原出来了?(5)如何证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6)本实验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

阅读思考,讨论交流1

1.学生阅读教材P-P相关内容,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上述问题;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形成小组实验方案;

3.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小组实验方案与问题疑惑;

辨析点拨,引导探究1

本实验注意事项:1.木炭分与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推写结论,共同认定1(板书)

本实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1.连接仪器;2.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入药品(木炭分与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4.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5.加热几分钟(怎么判断?);6.撤去导管;7.停止加热

设置疑问,创设情境2

1.学生分组实验;

2.在实验过程中要思考的几个问题:(1)怎么判断反应已经开始发生?(2)怎么判断反应已生成了铜?(3)实验有哪些现象发生?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动手实验,讨论交流2

1.学生分组按教材P图6-9装置进行实验;

2.学生份小组记录实验现象,讨论上述问题;

3.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记录的实验现象和对上述问题讨论的结果;

辨析点拨,引导探究2

1.展示铜片,观察颜色;2.停止实验时为什么要先将导管移去再停止加热?3.什么是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相对,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一个反应有氧化反应,同时一定有还原反应。失氧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得氧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在本反应中:CuO→Cu,CuO失去了氧转化为Cu,则CuO为氧化剂;

C→CO2,C得到了氧转化为CO2,则CO2为氧化剂。

推写结论,共同认定2(板书)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接上节课)

1.稳定性;

2.可燃性

(1)氧气充足:C+O2点燃CO2

(2)氧气不足:2C+O2点燃2CO

3.还原性: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一个反应中有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化反应。在反应中碳夺得氧,是还原剂,它有还原性,可做还原剂。

(见附课堂测评题)

1.课堂作业:教材P第7题;2、课外作业;教材P第2题(4)小题;

附课堂测评题

1.根据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①木炭粉和氧化铜都是色的粉末,常温下混合(填“发生”或“不发生”)反应。将其混合加热反应,最适合应选用的下列的装置是(填序号)。

②在选择的装置中加网罩的目的是。

③将选择的装置用导管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填下表:

④根据实验现象,试推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下图。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右图①中的化学方程式:;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3.以24kg木炭还原氧化铜,可以得到多少单质铜?

(设计者:镇安县/丁吉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8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