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题1单质碳
一、碳元素形成的三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木炭:————(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用作吸附色素和异味、作燃料活性炭:吸附性比木炭更强(常用于防毒面具中作吸附剂)
炭黑:制造油墨、油漆、颜料等,用作橡胶制品的填料以增强橡胶的耐磨性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二、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很稳定(木桩埋入地下的一段用火烧焦;档案用碳素墨水书写;古字画可以保存多年)
2.点燃时的可燃性(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推理碳的用途之一:作燃料)
C+O2===点燃CO22C+O2===点燃2CO
3.高温下的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高温
(1)反应方程式:C+2CuO===2Cu+CO2↑
(2)实验现象:①黑色固体变成;
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金属网罩的作用:
(4)该反应中:碳得到氧,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铜失去氧,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高温
(5)碳还能还原其他物质,如①碳还原二氧化碳:C+CO2====2CO
高温
②碳还原氧化铁:3C+2Fe2O3===4Fe+3CO2↑
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一、设计气体的发生装置需要考虑两个因素: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二、设计气体的收集装置需要考虑两个因素:①气体的密度;②气体是否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三、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
2.反应原理(即化学方程式):
3.CO2的发生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装置。
4.CO2的收集方法:只有用。(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5.CO2的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入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CO2
6.CO2的验满方法:将伸到,若火焰熄灭,证明CO2已经收满。
7.为什么不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二氧化碳?
答:
8.为何不用纯净的碳酸钙(或碳酸钠)粉末跟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答:9.为什么不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制CO2气体?
答:10.气密性的检查方法:(1)右图1的检验:将导管的一端,
用手握住试管,如导管口,说明不漏气。(2)右图2:先将,向长颈漏斗内加水,
若,说明不漏气。图1图2
高温11.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12.碳酸根的检验方法: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根。13.实验室制CO2的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加装大理石③加稀盐酸④收集气体14.装置的评价(1)A装置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CD装置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FG装置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约药品。
(4)H装置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多功能瓶(1)根据甲图回答:收集氢气,___进气;收集氧气,______进气;若要将瓶中装满的氢气导出,应该从__________端通入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图乙回答:收集CO2,从_______进气;收集甲烷(CH4),从_________进气。(3)根据丙图回答:收集氧气,从_____进气;收集氢气,从进气;用丙收集氮气,并测量氮气的体积,从进气,另一导管口连接______;能否用丙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4)用丁测量产生的CO2的体积,植物油的作用,油层上方空气有无影响_______。
(5)根据图戊回答:检验CO2气体,液体是_______,从_______进气;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瓶内液体是浓硫酸,气体从进气;若把戊当做给病人输氧气的观察滴壶,瓶内液体是,通过观察滴壶内,判断输氧的速率,若将B端连氧气瓶,引起的后果是。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体积比CO2:水=1:1)2、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助燃、不能供给呼吸。(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_______________(方程式)(3)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CO2能与碳反应转化成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途:(1)干冰作制冷剂(2)灭火剂(3)气体肥料(4)化工原料(如生产汽水、化肥等)
(1)图甲观察到:蜡烛从低到高依次熄灭。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乙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丙中:(Ⅰ)看到紫花变红。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看到紫花不变红。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看到紫花不变红。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Ⅳ)看到紫花变红。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温室效应(1)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还有O3、甲烷(化学式CH4)和氟利昂等(2)造成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使用_________________和森林遭到破坏导致空气中CO2升高。(3)防止温室效应加剧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控制CO2的排放量:(4)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①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②更多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5)“低碳”生活:节约能源,减少CO2的排放。如人走关灯;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等。(6)进入干枯的深井、溶洞或地窖前必须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一氧化碳(CO)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2、化学性质:
(1)CO有剧毒性。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死亡。
(2)CO具有可燃性——常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验现象:产生________________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方程式:2CO+O2===高温2CO2
③家用煤气(主要含CO)中常掺入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及时发现——————。④家中发现煤气泄漏的处理方法:开窗通风。禁止使用电器、禁止点火、禁止现场打电话。
⑤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从下到上):C+O2===点燃CO2CO2+C===高温2CO2CO+O2===点燃2CO2
(3)CO有还原性——常用于冶炼金属①现象:黑色固体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__;②方程式:CO+CuO===高温Cu+CO2
③实验步骤:先________,后______(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指导冷却才停止通CO(防止____________)
④尾气必须处理的原因:防止CO污染空气。
⑤处理尾气的方法:___________
三.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差异对比(CO2和CO的分子不同,性质差异巨大,注意比较四、除杂质:1除去CO中的CO(2通入____)2、除去CO2中的CO(通过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