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据外媒报道,全球最大钻石矿商戴比尔斯宣布钻石供应过剩,将原钻价格下调余额5%。这个维系了一百多年的钻石垄断机制或许就要被打破。
说起十九世纪最成功的的营销案例,没有人会错过“钻石”。戴比尔斯将钻石送到全世界的眼前,并且让“TheDiamondisForever”这句广告词深入人心。现在相当一部分的人结婚都会选择钻戒作为婚礼道具,以及情感忠贞的证明。
那么戴比尔斯是怎样在这一百多年间,如何将一小块石头运营得如此成功的呢?
一、垄断、掌控原料市场
钻石是宝石级的金刚石,在十九世纪之前,工业科技并不发达的时候,人工开采极为困难,并且矿场稀少。这些原因导致当时的钻石非常的稀少珍贵,只有皇室和贵族才能够拥有。
而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罗德斯买下南非的矿场,并且建立了戴比尔斯公司。在随后与苏联的米尔内钻石矿场订立价格同盟,秉着“有钱一起赚”的想法,戴比尔斯联合世界的钻石原料商,将钻石的原料产出牢牢把控,制造出“钻石”非常珍稀这个现象,而实际单一矿坑的产量就超过万克拉。
就算戴比尔斯掌控了钻石原料,但是他并没有打开钻石市场,原因是当时大家普遍认为金银玉石更具有价值并且更加美丽。于是,戴比尔斯就开始了钻石的价值运营。
二、价值捆绑,钻石=爱情、婚姻
戴比尔斯根据钻石坚硬、炫丽的特点,将钻石与“爱情、婚姻”联系起来。与珠宝品牌联合设计钻石首饰,邀请好莱坞明星进行宣传“带货”。在好莱坞电影当中宣传“钻石是爱情的象征”这一理念,《粉红豹》大卖使得人们在求婚时更倾向于购买钻戒,《绅士爱美人》的热映使得女孩子都渴望得到一个钻石饰品,当玛丽莲梦露高唱出“钻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时,女人们的心就被钻石所俘获。
在年,戴尔比斯公司推出了最响彻世界的一条广告词“TheDiamondisForever”,翻译为中文便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语不管翻译成什么语言都被加工得朗朗上口,简洁易记。
不管是广告词还是影视宣传、明星带货,戴比尔斯公司将“钻石”完美的定位到了大众感情的位置,每个人都拥有爱,也都渴望得到爱。钻石与爱情捆绑,再通过教育消费者,大众一旦接受了这个理念,就会在渴求非物质的爱情的时候,希望得到物质性的表达和承诺,钻石完美地接过了这一“责任”,坚硬是代表了爱情的忠贞,绚烂是表现了爱情的美好。
到年,美国已经有百分之九十的订婚都购买使用钻戒了。戴比尔斯成功地将钻戒变为订婚钻戒,赋予了钻戒“爱的礼物”的意义。
三、阻断钻石二手市场,降低钻石贬值的风险
钻石在市场流通,就会出现消费者出售二手钻石的情况,如果钻石二手市场发展起来,那么作为奢侈品定位的钻石价格和需求必定会受到冲击。
为了稳定一手钻石的需求和价格,戴比尔斯强调从一而终,呼吁永不出售。戴比尔斯一开始的营销就是捆绑了钻石和爱情,于是戴比尔斯宣传:出售代表爱情的钻石是对神圣爱情的最大亵渎,去购买二手钻石,得到的并不是你的“爱”而是他人的、别人的爱,是不纯洁的。
戴比尔斯通过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宣传,阻断了钻石二手市场的发展,也降低了钻石贬值的风险,成功让钻石成为一个世界通用的硬通货,钻石变成和黄金一样适合储存来代表财富的通货物。
至此,戴比尔斯只售卖一手的新钻石,但是市场却更加稳定并且需求也逐步上涨。
四、与时俱进,跟随时代和地区改变营销战略
在一开始的时候,戴比尔斯把钻石和“爱情”进行捆绑营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二战之后,美国女性开始追求独立自主,并不盲目追求爱情和婚姻。于是戴比尔斯推出了“右手戒指”,宣扬女性的独立和情感的双重兼顾。
在戴比尔斯进军亚洲地区的时候,针对日本、韩国等地区分别推出了不同的运营理念。
在日本地区,戴比尔斯针对日本对西方事物的向往,将钻石“爱的礼物”的销售理念嵌入西方电影中,在日本上映。同时根据日本女性正装穿着居多的特点,多推出的是碎钻首饰。并且将钻石的价值与家庭挂钩,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认识到,女性拥有钻石饰品,会让别人觉得这个家庭很富有,这种社会价值的认同也让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更倾向于结婚时购买钻戒,或者购买钻石作为财富的代表。
同样将钻石作为财富代表的还有韩国,韩国历来都有购买珠宝进行财富储备的风俗。在亚洲,珠宝对女性是十分重要的,不论一个女性是否结婚,珠宝都可以是她社会地位的展示和财富的表达,同时精美的饰品和合理的穿搭还可以展示女性的自我内涵、强大气质。
除了以上原因,戴比尔斯在钻石的运营上取得成功的根本是:将产品定位在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事情上,并且不断的重复钻石=爱情这个理念,在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之后,随机应变,进行运营修正。
当然,广告运营的成功,基于钻石本身的品质特点,以及垄断性。一成不变的死守终究会有破防的一天。人造钻石的各方面特性甚至已经超越天然钻石,其价格是天然钻石的五分之一。包括戴比尔斯在内,已经开始了人造钻石用于首饰产品的推广。
但不管哪一种钻石的销售,都是为了对人们消费心理和钱包的掌控。在目前的终端市场环境下,暂时不会兴起太大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