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最牛气时代垄断全世界钻石贸易如今矿

白癜风怎么办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30516/4174800.html

钻石,一颗恒久远,被不少人当作理所当然的定情信物。

为了争夺钻石矿、开采钻石,很多非洲产钻国家,陷入钻石、军火、政治、跨国公司互相纠结的黑洞中。而真正给钻石拉开大幕,开启闪耀传奇的,是印度人!

早在年前,印度人在克里希纳河谷矿砂中,就已经发现了钻石。

在古印度文献里,对钻石的坚硬、晶体特性和折射性,都有非常详尽的记载。

我们常说的钻石,其实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天然产出,是钻石原石,名字里的“金刚”二字,就来自于古印度梵语“Vajra”。

坚硬、闪亮的钻石,天生能使人类丧失抵抗力。

古印度人认为钻石代表着勇敢、权力、地位和尊贵,再加上钻石非常稀有,这种闪耀的小晶体,很快成为皇室专属的奢侈品,成为世人追捧的稀世珍宝,并且赋予其宗教意义。

印度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前生后世,而钻石的前生,是传说中的国王巴拉。

这位巴拉王出生纯洁,平生做事光明磊落。当他在梵天祭坛上,用烈火以身殉道之时,他的骨头变成一颗颗钻石种子。钻石种子洒向大地,就变成蕴藏在高山、森林、江河中的金刚石。

虽然这个故事,和佛教高僧火化后,产生舍利子的传说相近,但依旧代表着,在印度人眼里,钻石是神圣之物。

为此,古印度人也把钻石分出了等级:无色的钻石称作“婆罗门”;浅红色的钻石称作“刹帝利”;浅绿色的钻石称作“吠舍”;灰色的钻石称作“首陀罗”。

这套体系和种姓层级制度一样一样的,人不但要分出地位和身份,钻石同样要接受划分。

公元前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印度,他在印度中部的德干高原,发现bling~bling~的钻石,并且把这种前所未见的好宝贝,带回了欧洲。

亚历山大对钻石钟爱有加,给它起了一个希腊语名字“阿塔玛石/Adamas”,代表着“坚不可摧、不可毁灭”。尽管语言在不断演变,但是,直到今天英文中的“Diamond”,还保留着“Adamas”的影子。

钻石,随着亚历山大大帝来到欧洲,也走出了连接古印度与欧洲之间的“钻石之路”,直到18世纪之前,印度是世界上唯一的钻石供应者,垄断全球钻石贸易,这给印度君主带来海量财富。

我们的钻石历史,也和印度关系至深。公元年左右,史官给西晋晋武帝司马炎撰写的《起居注》里,就有了关于钻石的记载,“咸宁三年,敦煌上送金刚,生金中,百淘不消,可以切玉,出天竺”。

印度长时间垄断钻石供应,欧洲皇室或贵族想要获得钻石,必须从印度进口。这带动印度钻石开采业空前发展,大量高品质、大重量的钻石被开采出来,其中,最著名就是“光之山”钻石。

“光之山”产于印度可拉(Kollur)矿山,据说刚开采出来时,原石重达克拉。这颗巨大无比的金刚石,经过分割、打磨,最终加工出一颗重达克拉的玫瑰形大钻。人们震惊于它璀璨夺目,认为这是天上的宝石,不小心掉落在人间,所以将其命名为“光之山/Koh-i-noorDiamond”。

年,苏丹巴卑尔掠夺了这颗钻石,于是,“光之山”由此成为莫卧儿帝国的国宝;年又成为波斯王纳狄尔沙赫的战利品;年,英国殖民者抢到了“光之山”,把它敬献给英国王室。在维多利亚女王手里,“光之山”再度切割,增加多重棱面,重量也消减为.93克拉。至今,“光之山”还镶嵌在英国女王的王冠上。

18世纪初期,印度钻石开采进入魔狂模式,平均每年产出10万克拉成品钻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不过,10万克拉成品钻,大部分是碎钻,或是掺杂大量杂质的劣钻,只有很少一部分达到宝石级。这代表印度钻石进入强弩之末,到了-年间,印度钻石产量迅速回落,每年只能供应-克拉。

进入19世纪后,经过将近两千年毫无节制开采,印度钻石资源已经枯竭,再也挖不出一克拉。

虽然没了钻石,但是钻石相关产业还在。

全世界有四大钻石切割中心,比利时安特卫普、以色列特拉维夫、美国纽约,以及具备传统切割艺能的印度孟买。

在钻石神话体系中,最常说的是“全球顶级加工链条”、“南非钻行”、“比利时顶级切工”……

实际上,比利时切工高昂成本,已经无法支撑钻石高利润。现在钻石加工,更多依靠盘踞在印度孟买的万切钻割工人。

这恐怕是印度钻石在称霸全球后,留下的最后一份遗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723.html